“一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小学二年级的暑假很危险”“三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五年级的暑假才是最可怕的”“小升初的暑假是最可怕的”“孩子在初二的时候,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开学就要初三的孩子们,暑假别再玩了”……
如果你是家长,刷到这样的短视频,会做何感想?
这两天,上述短视频的截图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身边不少家长看到之后气不打一处来。“现在的小鬼和家长们已够惨了,这些人还在到处贩卖焦虑,应该全部封号!”朋友圈里,一位同事表达了愤怒。从具体内容来看,这些人所说的“暑假危险、可怕”,无非指的是暑假如果没有好好补习,就很容易落后。言下之意,让家长报班或者购买教材学习。
公开信息显示,这些账号都下挂着购物橱窗,点进去自然是各种补习教材。
这些年,因为短视频的普及,坐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家长只要刷到过一两个,平台就会反复推荐类似内容。其中当然不乏所谓“资深名师”,但更多的是这些打着关爱孩子的幌子,实际上在贩卖焦虑,行“恐吓营销”之实的人。
他们是否有足够教学经验无从考证,单从内容来看,同质化非常严重,因此才有从一年级到七年级,每个暑假都很危险的说法。他们抓住并放大了家长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焦虑感,不断强调“超前学习”才是“正常学习”,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商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