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杭州市联合调查组发布了关于余杭区部分小区供水异常的调查情况通报。7月16日,余杭区部分小区发生供水异常。事件发生后,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委及国家、省级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省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参与指导。
联合调查组结合水质检测结果、环境监测数据及水文水利数据,对问题发生及处理过程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水样中检测出的硫醚类物质是一种有机硫化物,在水中较低浓度即可产生蒜味、沼泽味、腐臭味等异味。7月初以来,持续高温晴热,东苕溪仁和水厂取水口上游及周边一些水体藻类快速繁殖。随着前期降雨汇流,部分藻类及其降解产物(含硫醚类异嗅物质)汇集到仁和水厂取水口附近,并于7月16日凌晨进入取水口。综合分析,此次供水嗅味异常是气候、环境、水动力条件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
市民关心的自来水出现“发黄”“发浑”问题,根据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供水管道主要是铁质管道。事件发生后,余杭制水有限公司、余杭水务控股集团下属供排水公司先后采取水源切换、供水调度和水管冲洗等措施,引发供水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水流速度突变,冲刷管壁导致锈层脱落产生“黄水”或“浑水”,部分进入供水水箱或用户家中。一般放水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正常。目前,余杭区已组织完成受影响的2个街道49个村(社区)支管及二次供水水箱的清洗工作。如用户发现仍有水质浑浊情况,可联系所在村(社区),村(社区)将及时安排专业人员上门处理。
7月16日8时许,余杭制水有限公司下属的仁和水厂工作人员巡查发现异味。随后,仁和水厂对进厂水、出厂水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原水“臭和味”指标异常(3级)。余杭制水有限公司立即报告余杭水务控股集团调度中心要求切换水源并获同意。9时20分,仁和水厂完成水源切换。10时,出厂水“臭和味”指标仍异常(3级),余杭制水有限公司要求检测公司进行“臭和味”指标具体成分排查。11时许,余杭水务控股集团下属供排水公司现场研判需实施主干管网冲洗,报调度中心获批准后启动主干管网冲洗。13时30分,仁和水厂出厂水水质指标显示恢复正常。16时22分,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向余杭区政府、余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分管领导报告水质异常。16时30分许,主干管网水质恢复正常,供排水公司开始对支管及小区二供泵房、水箱逐步冲洗。17时,检测公司确认仁和水厂上午送检的水样检出硫醚类物质。20时,余杭区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会议研究处置措施。21时44分,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发布第一次情况通报。7月17日15时许,供水支管和受影响村(社区)水箱完成排空和换水,供水基本恢复正常。7月17日16时20分,余杭水务控股集团发布第二次情况通报。7月19日15时22分,余杭区政府发布情况通报。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