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李大爷,平时身体挺好,血压血糖都控制得不错,没什么大毛病。可就在上周,他吃完午饭照常在沙发上小憩,不到一小时,家人发现他嘴唇发紫、呼之不应,送医后已无生命体征。
猝死,来得毫无预兆。
医生说,李大爷可能是心源性猝死,诱因之一就是不当午睡。很多人并不把午睡当回事,觉得是“养生标配”,但对于55岁以上的人来说,如果方式不对,反倒可能是“夺命陷阱”。
午休这件事,不是你想睡,想怎么睡都行。
很多人对午睡的认识,存在误区
午睡当然不是坏事。美国《睡眠医学杂志》曾指出,适度午睡能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午睡都健康。
尤其是55岁以后,身体各项生理功能下降,不当午睡方式反而会对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成负担,甚至引发猝死。
为什么午睡会引发猝死?
从医学角度讲,午睡时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心率、血压下降,身体进入放松状态。但如果午睡方式不对,可能会导致血压骤降、心率紊乱、呼吸暂停等问题。
尤其是本身有基础病的人,比如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风险更高。如果午睡时间过长、姿势不对、环境不好,可能诱发心梗、脑梗,甚至猝死。
55岁后,午睡牢记这“五不要”
第一,不要趴着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