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本月访华,几乎霸占了整个科技圈的热搜。他的发言不仅有金句,更有硬核技术支撑。每次亮相,那件皮夹克都在传递一个信号:这不是普通的穿搭,而是英伟达技术实力的外化。而雷军的皮夹克,更像是他的“工作服”,发布会才穿。私底下,他像一位随时干活的工程师。同样的皮夹克,穿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背后藏着不同的营销哲学。
说到“营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卖货”、“打广告”、“搞流量”。但真正的高手,从来不把营销当成推销工具,而是当成一种价值传递系统。黄仁勋和雷军是两种不同的“价值传递者”。
黄仁勋走技术叙事路线。在GPU、AI平台这类技术门槛高、生态依赖性强的领域,他从不讲情怀、不谈段子,也不打“性价比”牌。他谈CUDA、AI算力、全球开发者生态这些硬核话题,对他来说,技术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每次发布新品,黄仁勋不只是罗列参数,他会告诉你这块芯片能跑多少个大模型,在自动驾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构建AI生态。他的GTC大会更像一场技术布道会,从厨房里拿出芯片,穿着皮夹克站在聚光灯下,就像一位技术先知在宣告:这就是未来的算力核心。这种营销的本质是建立技术权威,他不需要你理解CUDA的底层逻辑,只需要让你确信:没有它,你就做不了AI。
雷军则选择了另一条路,用户共鸣。在家电、手机等消费端密集的领域,他擅长讲故事、立人设、拉近关系。早期小米的“为发烧而生”、“性价比”等口号,都是在打造一个“用户的企业”形象。他会亲自回复微博评论,在发布会上自嘲“被说山寨”,这种营销的核心是构建用户认同。简单来说,雷军的哲学是:用户愿意买单,是因为他们觉得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不需要你懂骁龙芯片的架构,只要让你相信小米是为普通人打造的科技品牌就够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