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的通知》,对暑假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包括禁止用手机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手机完成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等行为。通知强调,要遵循劳逸结合、综合发展、健康成长的原则,严格控制暑期作业总量,科学规范作业布置,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师生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假期。
通知还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真分析暑期安全事件的特点规律,重点针对溺水、火灾、交通事故、食品中毒、自然灾害、网络沉迷、电信诈骗、欺凌和性侵害等问题,在放假离校前集中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安全专项教育和警示活动,确保落实到每一个人。
为加强家校沟通,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通知建议学校通过家访、短信、微信、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提醒家长履行监护责任,合理安排孩子暑期生活,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情绪和行踪动向,避免出现监管空白。同时,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夏令营、研学、游学及校外培训机构,防止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发生。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处境不利的学生群体,应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提供关爱帮扶,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助学助困、心理援助和人文关怀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并解决暑期“看护难”问题,通知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与街道(社区)、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合作,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和公共设施组织各类托管服务。有条件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学校要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教师志愿参与、家长学生自愿参加,提供体育锻炼、艺术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此外,通知强调整治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避免把超出教师职责范围的工作摊派给学校和教师,不得安排教师进行巡河护林、上街执勤等非教学任务,减少签订责任书、“一刀切”、频繁打卡等形式主义做法,确保教师能够专注于主责主业,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