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政策例行吹风会。近年来,尽管残疾人就业帮扶政策持续发力,但我国现有超过8500万残疾人,其就业率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岗位匹配度低、用人单位安置意愿不高以及工作场所无障碍设施缺乏等问题阻碍了残疾人的就业之路。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主任任占斌在会上提到,第二期三年行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支持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加强资金保障和信息保障。例如,各地需加大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统筹力度,落实各类就业扶持及补贴奖励政策,并制定相关实施办法。此外,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实现残疾人就业数据互联互通,整合相关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平台。
第二期三年行动还突出了“三个更”:参与部门更广,目标更精准,措施更加聚焦。新增文旅、工信等5个部门协同推进,明确农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差异化帮扶路径,分类施策、精准帮扶。专设了“权益保障”“辅助性就业”等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残疾人就业中的急难愁盼问题。
任占斌指出,第二期三年行动的核心是把“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既要解决“有没有岗位”的问题,更要解决“适不适合”“稳不稳定”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为有需求的残疾人至少提供一次针对性服务,如残疾人大学生享受“一人一策”的就业台账和“一对一”指导。对于农村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家庭,基层定期走访、结对帮扶,推荐电商、手工艺或土地流转等灵活增收项目。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