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和越南已达成一项贸易和关税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对越南输美商品征收20%的关税,对于第三国途经越南的“转口商品”征收40%的关税。越南则承诺对美国完全开放市场,免除包括大排量汽车在内的所有美国商品的关税。
这份协议表面上是特朗普“交易外交”的胜利,实际上反映了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深层博弈。越南在经济安全与战略自主之间寻求平衡,而中美在印太地区的角力也在这份协议中体现出来。
越南此次妥协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市场开放换取产业生存权。作为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200亿美元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越南若拒绝美方要求,将面临高达46%的惩罚性关税,这可能导致其电子元器件、纺织鞋帽等支柱产业崩溃。协议中的“完全开放市场”条款实际上是越南以关税豁免为筹码,试图换取美国对其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从而在反倾销调查中摆脱“替代国价格”的限制。
然而,这种策略存在隐患。越南对美国汽车、农产品等领域的零关税开放将直接冲击本土制造业。例如,越南本土车企因技术落后、成本高昂,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已被泰国、马来西亚产品挤压得奄奄一息,美国大排量汽车的涌入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困境。此外,越南被迫接受美国的“原产地规则”重构,其供应链将深度嵌入美国主导的体系,这与越南长期奉行的“大国平衡”外交形成内在冲突。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