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点点四川长牌可以开挂吗-’调胜率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1359584但是开挂要下载第三方辅助软件,点点四川长牌可以开挂吗-’调胜率挂的软件,名称叫点点四川长牌可以开挂吗-’调胜率挂的软件.方法如下:咨询安装点点四川长牌可以开挂吗-’调胜率挂的软件,加客服微信【1359584】
亲,这款游戏可以用挂,确实是有挂的.但是用挂要下载第三方辅助软件,点点四川长牌可以开挂吗-’调胜率的用挂软件,名称叫点点四川长牌可以开挂吗-’调胜率用挂软件.方法如下:咨询安装点点四川长牌可以开挂吗-’调胜率开挂软件,加客服微信【1359584】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年07月04日 13时54分08秒
婉转的唱腔、细腻的身段、诚挚的表演,一群十七八岁的毕业生凭借6年戏校所学将昆曲传统戏《贩马记》里的悲欢离合演绎得令人动容。7月2日晚,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2019级昆山昆曲委培班毕业大戏《贩马记》在天蟾逸夫舞台上演。84岁高龄的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担任艺术指导,并在演出最后一场戏“三拉团圆”中献上精彩表演。谢幕后,爱徒张军和孙女蔡乐艺为他送上蛋糕,他在欢快的《生日快乐》歌声中许下心愿,愿昆曲事业后继有人、生生不息。
蔡正仁(左二)切蛋糕
这台毕业大戏由上海戏校校长张军饰演赵宠,2019级昆班毕业生蔡乐艺饰演李桂枝,昆山当代昆剧院当家小生张争耀饰演保童、房鹏饰演胡老爷。三代同堂,让人看到昆曲这一古老艺术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2019级昆山昆曲委培班的38位毕业生,在演完这场毕业大戏后将“无缝衔接”到昆山当代昆剧院上岗。看到昆曲年轻演员人才辈出,蔡正仁也欣喜道:“这批孩子应该是当今昆曲界最年轻的一代了。”
虽说如今腿脚不便,但为着这场毕业大戏,蔡正仁事事亲力亲为。几乎每场排练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时而在台下督场,时而在侧台叮咛,更多时候他会搬一把椅子坐在台口,从唱腔、念白到咬字,从身段、表演乃至眼神,他为他们抠戏,锱铢必较。最让他欣慰的是,张军主动提出,要在剧中饰演赵宠,为毕业生的大戏助阵。
张军为蔡正仁戴上生日头冠
“不论是张军的年纪,还是积累的舞台演出经验、教学经验,现在,都是他最好的时候。”蔡正仁说,百练不如一演,演出是最能积累实践经验、快速提高的方法,而能和老师一起演,成长就更快了。在他看来,教室或者排练厅里的教学,学生虽然能领略到表演的细节,但无法想象或者模拟正式演出场景,在舞台上,若能有老师带着演,则能帮助他们了解很多难以预估的问题和状况,教学相长,老师也能获得更多的舞台演出经验。
张军也表示,新老演员同台献艺,既是技艺的交流与碰撞,更是戏曲精神的薪火相传,为昆曲艺术的未来铺就一条坚实且充满活力的传承之路。
《贩马记》演出前,现场还举行了昆班毕业交接仪式,标志着2019级昆山昆曲委培班38位学生从戏曲学校毕业,进入昆山当代昆剧院,开启他们的职业演员生涯。交接仪式上,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银娥,江苏省昆山市副市长朱叶华寄语毕业生,希望他们在昆曲艺术的广阔天地中,铭记在戏曲学校所学,将青春与热血融入昆曲的传承与发展,让昆曲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最后一场戏,蔡正仁登台表演
上海戏校向昆山赠送胡宗孝教授手书“昆脉传薪欣永继,芳兰竞秀喜长馨”,寓意昆曲的传承将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奔腾不息,昆曲艺术的芬芳将如幽兰之香,穿越岁月,绵延不绝。从名家传承到新人崭露头角,从校园到专业舞台,昆曲在薪火相传中不断延续。这场交接仪式及毕业演出,不仅是2019级昆山昆曲委培班重要时刻的见证,更为昆曲的未来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闻】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Tech星球 ·
图片来源:Unsplash-Scott Graham
近日,宁德时代因为严苛的竞业协议,在业内引起热议。
报道称,入职宁德时代需要签署一份长达13页的竞业协议,竞业限制企业从过去的50家增加到了100家左右。员工如果违约,违约金为离职前12个月税前总收入的5倍或100万元,两者取金额高者,即至少是100万元起。
在宁德时代过往因为竞业协议成功索赔的案例中,不少员工最后被判定向公司赔偿100万元。而企业作为竞业协议的发起方,启动竞业协议之后需要向员工提供的补偿金标准为,员工在职期间最后一个完成年度的月平均薪资金额的30%。
30%的补偿金,100万赔偿,不少声音认为,一个看似平等自愿的协议,实则充满了不对等,甚至被质疑有霸王条款之嫌。
不止宁德时代,近期因竞业协议引发广泛讨论的,还有东方甄选明星主播董宇辉。在董宇辉小作文事件愈演愈烈时,业内传闻,董宇辉因为签订过竞业协议,如果离职面临5亿违约金的赔偿。
竞业协议并不新鲜,现在各大企业几乎都以竞业协议,避免离职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加入竞争对手公司。保护企业自身的核心机密的同时,也限制核心员工被友商挖墙脚,属于打响核心人才保卫战。但打工人因为竞业协议,也不可避免陷入与公司的博弈。有人因竞业协议补偿获益,有人则对竞业协议战战兢兢。
杨梅所处行业为新能源领域,之前入职时公司没有要求签订竞业协议。但是最近,公司要求所有员工签订竞业协议。一般签订竞业协议,员工离职后公司有权利正式启动。杨梅公司竞业期限是2-3年,补偿金为2年30%(月工资的30%),3年补偿25%。
公司之所以突然政策变紧,是因为有一个员工离职后去了竞争对手,杨梅称,公司出于风险考虑,临时决定加紧对员工的管理与限制。
原本竞业协议适用范围是,一般针对那些能够接触到公司核心商业秘密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但现在,不少公司规定普通员工也要签署竞业协议。
华为员工张远向Tech星球介绍,入职时没有单独签订竞业协议,一般一些项目的保密协议里可能附带竞业条款,然后是奋斗者协议(华为配股协议)里会带有一些竞业条款。华为竞业限制期限一般是一年,竞业补偿是月均工资的50%。
月均工资50%的比例在行业内属于较高水平,其他大厂如腾讯、阿里、京东等,竞业补偿在20%-50%不等。竞业期限也不同,6个月-2年的都有。
签订跟最后启动是两回事。张远表示,一般只有大佬级别才会真的被启动竞业,像他们基层员工等小喽啰没听说过谁被真正启动竞业。
王晓差一点被公司启动竞业协议,他所在的公司是比亚迪电池厂,跟其他公司一样,入职的时候签订竞业协议条款,然后离职的时候公司有权利选择是否启动。如果启动,竞业期限比较长,属于顶格规定,一共24个月,2年不能入职同行业公司,然后每个月补偿薪资的50%。王晓同事被启动了,那位前同事是个科长级员工。
非重要岗位员工签订竞业协议,一般只是形式上起个震慑作用。“就是吓唬你一下,支付2个月的钱,员工少说半年后才能找同行业公司。企业一旦停止付钱,需要2个月后员工才可以提起诉讼,然后解除协议,才可以找工作。一般不太重要的岗位,公司不会启动竞业协议”。
王晓岗位非技术岗,并没有接触核心机密,但领导还是想对他启动竞业,审批流程到了总部那里没有被通过,最后才没有启动竞业。
即便是公司启动竞业,王晓也没觉得有任何就业焦虑。因为当时他已经收到一家非电池厂的offer,如果公司启动竞业,他就去那家非电池行业的公司,与此同时还可以拿着公司的竞业补偿金,属于两头吃。王晓当然乐见其成。最后没有启动,王晓则选择了一家自己擅长的同为电池行业的公司。
新公司同样需要签订竞业协议,王晓称,现在大公司都需要签竞业协议,竞业协议普遍又泛滥。但只要工资到位,王晓觉得签也无所谓。新公司钱多事小离家近,如果可以,他准备在新公司待到退休。
竞业协议在互联网、金融类公司非常普遍,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收紧了政策,推行竞业协议,业内甚至有高达600万元的违约金。
当然,并非所有人视竞业协议为洪水猛兽。竞业协议主动权虽然掌握在企业手里,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发起以及随时终止。但某种意义上,竞业补偿金对于一部分打工人而言,属于一个带薪gap(空档)。
刘忻之前是做供应链的,跟着老板从创业期一路做到集团规模,属于元老级别的员工。竞业协议是她在职期间签的,公司全员都签过,协议上明确规定了生效日期和生效条件。后来她要离职,老板算是用竞业协议变相的给了她一些钱作为补偿,另一层,也有希望以钱挽留她的意味。当然老板也并非在做慈善,事实上公司也花钱避免了一些风险,因为当时的确有不少同行业公司在挖她。
竞业协议对刘忻而言,属于半风控半人情的事情,她不觉得竞业协议对她造成了什么实质性“威胁”,因为她从民营企业跳槽到了头部外企,完全跨行业,并且城市也换了,之前资源对她来讲没有复用的价值。老板明确知道她跨行业,还是支付了补偿金给她,她本人因为2年竞业“白拿”了几十万补偿金。
刘忻从事的新工作和之前的公司关系不大,没有利益冲突,所以最后老板兑现的补偿金是,两年薪酬的50%,按前年税后实发平均月工资计算。权利与义务对应,作为福利的对等条件,刘忻每三个月需要提供一次新公司的在职证明,确保没有在竞争企业公司从事任何业务。
因为不是所有员工都能被启动竞业,所以从少部分人才会被公司真正启动竞业的维度来讲,竞业协议反而成了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奖励,属于少数人才有权享受到的权益。“一般只要不是特别有名气的大牛或高管,没多少人在意你去了哪里”,刘忻向Tech星球说道。
普通打工人通常会自嘲,自己的职级不配公司启动竞业。那些有资格被公司启动竞业的,属于离职锦鲤。
即便不少大厂的竞业限制范围覆盖了全行业,有些还限制了全球企业。但如果离职之后不从事本行业相关工作,拿一份竞业补偿金就是一种带薪休假。陆离不久前从阿里离职,然后喜提6个月竞业,公司明确发起竞业,与他单独签订了竞业合同,按照契约精神,其他互联网大厂以及行业稍微知名的公司都不可以去,每月补偿当前月工资的50%。离职后,陆离选择了出国读书,所以半年的竞业限制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反而被他称为“幸运”,是一种“公费修行”。
即使不是读书,真被启动了竞业协议,陆离称也有应对措施,可以将竞业协议的影响降到最低。“打工人可以选择向新公司申请竞业保护,以假名字办理入职或先签外包公司合同,异地办公等等。”
大厂竞业协议虽然是合法的,但也有不少争议。
竞业协议原则上是企业与员工本着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双方话语权可能并不平等。不少大厂员工向Tech星球透露,入职签订合同,属于不得不签竞业协议,员工一般没有拒绝的权利。
可能对一些人而言,竞业补偿金是一种福利,但很少有员工去主动要求公司启动竞业限制。某大厂HR向Tech星球表示,他们公司不是所有岗位都签竞业,高管以及人力这种敏感岗位的员工才会要求签订。她在职期间接触过的员工,从未有人主动要求启动竞业协议的。
带薪Gap(空档)一年并非对所有人有利。上述HR表示,现在就业环境这么卷,Gap一年对35岁之前的人来说,是少一年经验,少挣一年钱。还会被认为稳定性不好,不够努力。就业已经很难了,就别给自己增加难度了。以后找不到工作,有的是时间休息,完全没必要利用竞业限制Gap。
被扩大化的竞业限制范围,不对等的补偿金与赔偿金,这些被打工人诟病的地方,也有必要更合理调整。阿里某高管从公司离职,被启动竞业协议,赔偿金是百分之五十薪资。在她看来,竞业协议是对从业公司的保护,也是行业必要的规则。但对于员工而言,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50%的薪资补偿,与一个满意的offer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上述高管表示,现在重点不是有没有竞业,竞业要有,但时间期限不要超过半年,并且,应该提高竞业工资,只有这样才会让企业认真对待。
自2016年以来,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国内竞业限制诉讼案案例逐年增加。过往因为竞业协议成功索赔的企业案例不在少数,譬如,宁德时代起诉9位跳槽员工,最后被判定每人赔偿100万;百度员工跳槽字节,被索赔100多万元;腾讯诉一名前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索赔金额超过了2000万元,创造了史上最高赔偿记录。传闻业内存在一条隐形的潜规则:“腾百别惹、阿华手松”,即:腾讯、百度比较严格,华为、阿里相对宽松,很少起诉。
近两年,企业竞业协议范围不断扩大,限制与规定越来越多,索赔金额越来越高,如何抑制过度竞业协议成了行业共同的课题。
没有竞业协议制衡,国外科技公司也没影响到企业自身发展。前不久OpenAI内部宫斗事件,让不少国内互联网人感慨,美国很多地方没有竞业协议,OpenAI员工可以随意跳槽到直接竞争对手公司微软。
其实,美国部分地区是禁止竞业限制的。此前有学者将硅谷的繁荣部分归功于加州 150 年前通过的那条禁止竞业限制的法规。美国不止加州,未来有可能全面禁止竞业限制。最新的报道是,美国拟全面禁止员工和公司签署竞业禁止条款,包括废除现在已经签署的和未来任何这种条款。
国内大厂竞业协议,除了必要的签订,似乎也需要平衡一下人才自由流动。
上海界面财联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4-2025 JIEMIAN.COM
Tech星球 · 2023/12/27 09:49
图片来源:Unsplash-Scott Graham
近日,宁德时代因为严苛的竞业协议,在业内引起热议。
报道称,入职宁德时代需要签署一份长达13页的竞业协议,竞业限制企业从过去的50家增加到了100家左右。员工如果违约,违约金为离职前12个月税前总收入的5倍或100万元,两者取金额高者,即至少是100万元起。
在宁德时代过往因为竞业协议成功索赔的案例中,不少员工最后被判定向公司赔偿100万元。而企业作为竞业协议的发起方,启动竞业协议之后需要向员工提供的补偿金标准为,员工在职期间最后一个完成年度的月平均薪资金额的30%。
30%的补偿金,100万赔偿,不少声音认为,一个看似平等自愿的协议,实则充满了不对等,甚至被质疑有霸王条款之嫌。
不止宁德时代,近期因竞业协议引发广泛讨论的,还有东方甄选明星主播董宇辉。在董宇辉小作文事件愈演愈烈时,业内传闻,董宇辉因为签订过竞业协议,如果离职面临5亿违约金的赔偿。
竞业协议并不新鲜,现在各大企业几乎都以竞业协议,避免离职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加入竞争对手公司。保护企业自身的核心机密的同时,也限制核心员工被友商挖墙脚,属于打响核心人才保卫战。但打工人因为竞业协议,也不可避免陷入与公司的博弈。有人因竞业协议补偿获益,有人则对竞业协议战战兢兢。
杨梅所处行业为新能源领域,之前入职时公司没有要求签订竞业协议。但是最近,公司要求所有员工签订竞业协议。一般签订竞业协议,员工离职后公司有权利正式启动。杨梅公司竞业期限是2-3年,补偿金为2年30%(月工资的30%),3年补偿25%。
公司之所以突然政策变紧,是因为有一个员工离职后去了竞争对手,杨梅称,公司出于风险考虑,临时决定加紧对员工的管理与限制。
原本竞业协议适用范围是,一般针对那些能够接触到公司核心商业秘密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但现在,不少公司规定普通员工也要签署竞业协议。
华为员工张远向Tech星球介绍,入职时没有单独签订竞业协议,一般一些项目的保密协议里可能附带竞业条款,然后是奋斗者协议(华为配股协议)里会带有一些竞业条款。华为竞业限制期限一般是一年,竞业补偿是月均工资的50%。
月均工资50%的比例在行业内属于较高水平,其他大厂如腾讯、阿里、京东等,竞业补偿在20%-50%不等。竞业期限也不同,6个月-2年的都有。
签订跟最后启动是两回事。张远表示,一般只有大佬级别才会真的被启动竞业,像他们基层员工等小喽啰没听说过谁被真正启动竞业。
王晓差一点被公司启动竞业协议,他所在的公司是比亚迪电池厂,跟其他公司一样,入职的时候签订竞业协议条款,然后离职的时候公司有权利选择是否启动。如果启动,竞业期限比较长,属于顶格规定,一共24个月,2年不能入职同行业公司,然后每个月补偿薪资的50%。王晓同事被启动了,那位前同事是个科长级员工。
非重要岗位员工签订竞业协议,一般只是形式上起个震慑作用。“就是吓唬你一下,支付2个月的钱,员工少说半年后才能找同行业公司。企业一旦停止付钱,需要2个月后员工才可以提起诉讼,然后解除协议,才可以找工作。一般不太重要的岗位,公司不会启动竞业协议”。
王晓岗位非技术岗,并没有接触核心机密,但领导还是想对他启动竞业,审批流程到了总部那里没有被通过,最后才没有启动竞业。
即便是公司启动竞业,王晓也没觉得有任何就业焦虑。因为当时他已经收到一家非电池厂的offer,如果公司启动竞业,他就去那家非电池行业的公司,与此同时还可以拿着公司的竞业补偿金,属于两头吃。王晓当然乐见其成。最后没有启动,王晓则选择了一家自己擅长的同为电池行业的公司。
新公司同样需要签订竞业协议,王晓称,现在大公司都需要签竞业协议,竞业协议普遍又泛滥。但只要工资到位,王晓觉得签也无所谓。新公司钱多事小离家近,如果可以,他准备在新公司待到退休。
竞业协议在互联网、金融类公司非常普遍,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收紧了政策,推行竞业协议,业内甚至有高达600万元的违约金。
当然,并非所有人视竞业协议为洪水猛兽。竞业协议主动权虽然掌握在企业手里,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发起以及随时终止。但某种意义上,竞业补偿金对于一部分打工人而言,属于一个带薪gap(空档)。
刘忻之前是做供应链的,跟着老板从创业期一路做到集团规模,属于元老级别的员工。竞业协议是她在职期间签的,公司全员都签过,协议上明确规定了生效日期和生效条件。后来她要离职,老板算是用竞业协议变相的给了她一些钱作为补偿,另一层,也有希望以钱挽留她的意味。当然老板也并非在做慈善,事实上公司也花钱避免了一些风险,因为当时的确有不少同行业公司在挖她。
竞业协议对刘忻而言,属于半风控半人情的事情,她不觉得竞业协议对她造成了什么实质性“威胁”,因为她从民营企业跳槽到了头部外企,完全跨行业,并且城市也换了,之前资源对她来讲没有复用的价值。老板明确知道她跨行业,还是支付了补偿金给她,她本人因为2年竞业“白拿”了几十万补偿金。
刘忻从事的新工作和之前的公司关系不大,没有利益冲突,所以最后老板兑现的补偿金是,两年薪酬的50%,按前年税后实发平均月工资计算。权利与义务对应,作为福利的对等条件,刘忻每三个月需要提供一次新公司的在职证明,确保没有在竞争企业公司从事任何业务。
因为不是所有员工都能被启动竞业,所以从少部分人才会被公司真正启动竞业的维度来讲,竞业协议反而成了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奖励,属于少数人才有权享受到的权益。“一般只要不是特别有名气的大牛或高管,没多少人在意你去了哪里”,刘忻向Tech星球说道。
普通打工人通常会自嘲,自己的职级不配公司启动竞业。那些有资格被公司启动竞业的,属于离职锦鲤。
即便不少大厂的竞业限制范围覆盖了全行业,有些还限制了全球企业。但如果离职之后不从事本行业相关工作,拿一份竞业补偿金就是一种带薪休假。陆离不久前从阿里离职,然后喜提6个月竞业,公司明确发起竞业,与他单独签订了竞业合同,按照契约精神,其他互联网大厂以及行业稍微知名的公司都不可以去,每月补偿当前月工资的50%。离职后,陆离选择了出国读书,所以半年的竞业限制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反而被他称为“幸运”,是一种“公费修行”。
即使不是读书,真被启动了竞业协议,陆离称也有应对措施,可以将竞业协议的影响降到最低。“打工人可以选择向新公司申请竞业保护,以假名字办理入职或先签外包公司合同,异地办公等等。”
大厂竞业协议虽然是合法的,但也有不少争议。
竞业协议原则上是企业与员工本着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双方话语权可能并不平等。不少大厂员工向Tech星球透露,入职签订合同,属于不得不签竞业协议,员工一般没有拒绝的权利。
可能对一些人而言,竞业补偿金是一种福利,但很少有员工去主动要求公司启动竞业限制。某大厂HR向Tech星球表示,他们公司不是所有岗位都签竞业,高管以及人力这种敏感岗位的员工才会要求签订。她在职期间接触过的员工,从未有人主动要求启动竞业协议的。
带薪Gap(空档)一年并非对所有人有利。上述HR表示,现在就业环境这么卷,Gap一年对35岁之前的人来说,是少一年经验,少挣一年钱。还会被认为稳定性不好,不够努力。就业已经很难了,就别给自己增加难度了。以后找不到工作,有的是时间休息,完全没必要利用竞业限制Gap。
被扩大化的竞业限制范围,不对等的补偿金与赔偿金,这些被打工人诟病的地方,也有必要更合理调整。阿里某高管从公司离职,被启动竞业协议,赔偿金是百分之五十薪资。在她看来,竞业协议是对从业公司的保护,也是行业必要的规则。但对于员工而言,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50%的薪资补偿,与一个满意的offer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上述高管表示,现在重点不是有没有竞业,竞业要有,但时间期限不要超过半年,并且,应该提高竞业工资,只有这样才会让企业认真对待。
自2016年以来,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国内竞业限制诉讼案案例逐年增加。过往因为竞业协议成功索赔的企业案例不在少数,譬如,宁德时代起诉9位跳槽员工,最后被判定每人赔偿100万;百度员工跳槽字节,被索赔100多万元;腾讯诉一名前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索赔金额超过了2000万元,创造了史上最高赔偿记录。传闻业内存在一条隐形的潜规则:“腾百别惹、阿华手松”,即:腾讯、百度比较严格,华为、阿里相对宽松,很少起诉。
近两年,企业竞业协议范围不断扩大,限制与规定越来越多,索赔金额越来越高,如何抑制过度竞业协议成了行业共同的课题。
没有竞业协议制衡,国外科技公司也没影响到企业自身发展。前不久OpenAI内部宫斗事件,让不少国内互联网人感慨,美国很多地方没有竞业协议,OpenAI员工可以随意跳槽到直接竞争对手公司微软。
其实,美国部分地区是禁止竞业限制的。此前有学者将硅谷的繁荣部分归功于加州 150 年前通过的那条禁止竞业限制的法规。美国不止加州,未来有可能全面禁止竞业限制。最新的报道是,美国拟全面禁止员工和公司签署竞业禁止条款,包括废除现在已经签署的和未来任何这种条款。
国内大厂竞业协议,除了必要的签订,似乎也需要平衡一下人才自由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