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潮下充电宝企业如何自救 供应链危机应对之道!充电宝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短短一周内,几乎人手一个的充电宝从必需品变成了争议焦点。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冒烟事件频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因此撤销或暂停了多个充电宝及电池芯厂家的3C认证。罗马仕、安克、小米、倍思、绿联等品牌的多个3C认证证书也被暂停,证书状态变更时间大多自6月初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仕和安克创新等品牌发布了召回公告,分别在中国市场召回49万和71.3万台充电宝。这是国内有史以来召回缺陷充电宝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甚至因为电池缺少3C认证资质,一些知名3C数码产品也失去了飞机空运资格。这次事件主要责任可能在电芯供应链上,但品牌商们如何度过危机并重获消费者信任才是关键。
起初,多个充电宝品牌的产品召回让不少消费者感到困惑。成都的小田尝试邮寄罗马仕召回的充电宝时被快递公司拒绝。罗马仕建议消费者将充电宝电量耗尽后泡24小时盐水,然后录视频发给客服确认后再退款。社交平台上也有网友反映遭遇类似情况,部分快递公司暂停了手机电池、锂电池等品类的寄递服务。
引爆这场全球充电宝召回行动的关键角色是一家主流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作为罗马仕、安克、绿联、小米和倍思等品牌的供应商,安普瑞斯近期被暂停了所有电池的3C认证。这导致各个品牌不得不紧急召回缺陷充电宝。安克创新解释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可能导致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引发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