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的社区广场上,法治短剧的对白声此起彼伏,虚拟主播“豫小法”在直播间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6.9万名乡村“法律明白人”通过大喇叭传递法治声音。这些场景共同描绘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科技与人文共振”的网络普法新图景。
5月27日,“全国网络普法行·河南站”在郑州启动。近年来,河南以创新为动力,科技为支撑,在互联网浪潮中扬起法治风帆,将冰冷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有温度的生活叙事,让法治精神穿透数字屏障,在网络空间构筑起全民参与的“法治护城河”。
在郑州金水河畔的社区广场,退休教师与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法治轻骑兵”用情景短剧演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剧中“AI换脸诈骗”的逼真场景,让居民直观感受到潜在的网络安全隐患,防诈口诀“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则以朗朗上口的形式,悄然植根于群众心间。这种“沉浸式”普法场景打破了传统“填鸭式”普法的桎梏。
河南省法院“豫法阳光”微信公众号发布典型案例3476件,《无偿帮工期间出事故致人受伤,咋赔偿》等文章阅读量均超过10万+,让群众在具体案例中触摸法律温度。洛阳举办的“洛水法治杯”网络普法创意大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巧妙融合:参赛者以龙门石窟壁画为灵感创作国风漫画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高校团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网络侵权条款改编成说唱歌曲,在短视频平台斩获超百万播放量,让Z世代在律动节奏中领悟法律真谛。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