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四川省绵阳市试行4.5天工作制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热议。目前全国已有10余省市曾提出过4.5天工作制,鼓励“2.5天休假模式”。
《绵阳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2025年工作清单》显示,落实年休假应休尽休和带薪休假政策,鼓励企业弹性调休,推广夫妻共享。试行4.5天弹性工作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
该文件由绵阳市商务局发布,主要目的是为了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提升市场活力。工作人员表示,这一措施并非强制要求,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倡导”。
4.5天工作制引发舆论关注,网友更多是从希望多休息的角度讨论。推行4.5天工作制面临诸多困难。企业的成本谁来负担?如果只是倡导,可能难以落地。不少劳动者希望通过多劳多得赚取收入,这使得一些企业在实施时遇到困难。
相反,一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推行4.5天工作制反而更容易一些。关于4.5天工作制,官方此前已有定论。2020年8月,人社部在回复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中指出,进一步缩短工时标准尚不具备现实基础,不宜在企业中广泛推行。现行工时制度和标准综合考虑了我国人口、就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身体健康权、休息权与就业权之间的平衡。
事实上,劳动者每年有120-130天的休息休假时间,从2025年开始,全国法定假期还将增加两天。然而,这么长的休息休假时间,劳动者为何没有多少“获得感”,仍然渴求更多的休息呢?
5月25日,“打工人要个双休怎么这么难”的词条上了热搜。专家提到双休落地难的问题,这与劳动者的感受一致。不是劳动者需要4.5天工作制,而是现有的休假休息制度未能完全保障。前段时间,某个互联网大厂公开表示取消大小周,受到舆论高度点赞。只要双休落实了,4.5天工作制的必要性就大大减弱。一些网友还对4.5天工作制表示担忧,怕自己不仅享受不到,还沦为某些特殊人群的额外“福利”。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