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伊朗宣布永久放弃核武器计划以换取美国解除制裁后,以色列随即威胁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这一转折暴露出美伊博弈中的结构性矛盾:伊朗试图通过战略妥协换取生存空间,而美国及其盟友则持续升级要价,形成“让步-施压-再让步”的恶性循环。从战略欺骗、地缘博弈、国内政治三重维度可以剖析伊朗当前的困境。
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后,美国单方面毁约,导致伊朗离心机销毁与经济制裁反弹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伊朗提出永久弃核时,美国新增了“放弃民用核能”的要求,实质上剥夺了伊朗的能源主权。特朗普政府的“交易艺术”将每次让步视为新一轮博弈的起点。
以色列空袭威胁与美军中东增兵形成了“硬刀子”与“软刀子”的组合。情报显示以色列军方演习与弹药调动已完成,但决策层尚未最终批准。尽管美国表面上反对军事行动,实际上却通过情报共享为以色列提供支持。内塔尼亚胡政府将伊朗核能力视为生存威胁,不受美伊谈判约束。自2025年1月以来,以色列多次模拟对纳坦兹核设施的打击方案。军事冒险可能引发真主党、哈马斯等多线反击。沙特等国暗中支持以色列遏制伊朗,但避免公开表态。阿联酋、巴林等波斯湾国家配合美国石油封锁政策。土耳其尝试调解却受制于北约成员国身份。
石油出口归零导致伊朗货币贬值80%,财政收入锐减。建筑材料等基础物资进口受阻,民生设施停摆。哈梅内伊面临1979年以来最严重的统治危机。鲁哈尼派系主张“以退为进”换取发展空间,革命卫队则坚持“抵抗经济”应对长期封锁。民众抗议活动从经济诉求转向政治改革。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