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宣布,甘肃省皋兰县“什川古梨园系统”于5月19日正式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什川古梨园系统位于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黄河沿岸梯田带,现存百年以上古梨树9000余株,其中树龄超过400年的古梨树群落规模在国内罕见。自明代起,当地先民利用黄河水资源与黄土高原独特地形,开创了“高架云棚”栽培技艺——以木架支撑梨树枝干形成“空中果园”,既适应干旱气候,又减少病虫害侵袭。系统内还完整保留了“天把式”高空修剪等传统农耕技术,通过修枝整形、疏花疏果、竖杆吊枝等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栽培方式与农耕文化。
2025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科学咨询小组专家专程赴皋兰考察。专家组深入古梨园核心区,重点调研古梨树保护、传统农艺传承及梨果产业链发展,现场观摩“天把式”高空修剪演示、梨木雕刻技艺及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深加工流程。专家们表示,古梨园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活态博物馆,更通过梨花茶、梨膏等衍生品将农耕文化转化为经济价值,为全球农业遗产保护提供了创新范式。
每年四月,什川古梨园的梨花如约开放。为了保护这一珍贵遗产,皋兰县实施了古梨树“一树一档”数字化管理,建成了古梨园博物馆和农耕文化展示馆,并将“天把式”技艺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什川古梨园的成功申遗,彰显了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全球引领力。该系统不仅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活教材,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实践样本。未来,皋兰县将继续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让千年农耕智慧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