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一名学生在体育课后不慎掉进化粪池,不幸身亡。次日,校方发布通报称,事故发生于当天下午3点51分,同行同学施救未果后向老师报告,学校立即投入救援并报警求助。尽管消防、医疗等力量全力施救,但该学生仍不幸死亡。目前,该校已成立工作专班,配合有关部门处置,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加强风险排查,确保校园安全。
年轻生命的消逝令人扼腕叹息。媒体披露的细节显示,这场意外本可避免。据知情学生透露,涉事化粪池用一块只能承重大约4岁小孩重量的腐化木板遮盖,表面还铺着假草皮,路人根本无法察觉脚下潜藏的危机。此外,悲剧发生在学生上完体育课归还篮球的路上,说明化粪池位于学生日常活动区域。
悲剧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也有必然成分。深达数米的化粪池、脆弱的木板井盖和足以乱真的假草坪——这些安全隐患的存在表明校方在管理上存在漏洞。作为校园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有义务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从现有信息来看,学校未能尽到应有的安全保障义务,无论是设施维护还是危险区域警示标识和围挡设置都存在明显疏漏。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从实验室爆炸到校舍坍塌,校园安全事故屡见报端,根源在于安全防线的层层失守。一些学校将经费投入面子工程,却对基础设施偷工减料;日常管理中,安全检查沦为走过场,隐患整改止于打补丁。部分学校甚至将学生安全视为概率问题,心存侥幸,直至悲剧发生才仓促补救。这种功利主义的安全观将学生的生命置于风险赌局之中。
这起悲剧再次敲响了校园安全警钟。校园安全必须从文件重视转向行动落实。学校需建立常态化风险排查机制,定期检查水电设施、建筑结构和危险区域,并公开结果,尤其要对化粪池、窨井盖等隐蔽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监管部门也应强化对民办院校的督导,避免因逐利倾向压缩安全投入。
一条生命的代价太过沉重。唯有将“安全无小事”从口号变为行动,让每个环节的责任人真正敬畏生命,才能避免不该发生的悲剧一再上演。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