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俄乌战争的枪声仍在顿巴斯回响,欧洲在“支援乌克兰”这场政治豪赌中暴露出最现实的窘境:没有兵,也拿不出兵。《泰晤士报》近日披露的一则内部讨论再次让欧洲的“军事短板”赤裸裸呈现在世人眼前。
英国国防参谋长拉达金在一次高层会议中提出,如果俄乌达成和平协议,欧洲是否有能力组建一支6.4万人的“威慑部队”部署乌克兰?他的提议看似英勇,却迅速遭遇来自欧洲盟国的冷淡回应。多数国家连2.5万人都凑不齐,更不用说6.4万,哪怕英国自己,也只是承诺派出最多1万人。
这个“志愿联盟”的讨论原本被寄望为欧洲安全战略“去美化”的关键一步,结果却变成了一场尴尬的“数字游戏”。各国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愿意做第一个派兵的国家,更没人愿意当那个真正站在火线上的“傻子”。
据《泰晤士报》报道,立陶宛国防部长在会议上无奈地感叹:“如果我们连6.4万人都集结不起来,那就不是显得软弱了,实际上就是软弱。”这句话一语成谶。欧洲的军事实力与其外交野心之间的巨大落差,再次成为北约内部难以调和的矛盾。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会议本身并非针对“热战状态”的俄乌冲突,而是在讨论“如果未来达成和平协议”的部署计划。即使在没有实战压力、只是作为“和平驻军”的设想下,欧洲也无力集结一支像样的部队。考虑到部队轮换和战备要求,6.4万人实际上意味着两年内要动员至少25.6万人,这对如今人口老龄化严重、征兵困难、军费紧张的欧洲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