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中国商品累计加征的145%关税“太高了”,税率将“大幅下降,但不会为零”。四月以来不断升级的中美关税大战,特朗普就这么松口了。
特朗普的表态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当日早些时候的言论相吻合。贝森特在一场闭门投资者大会上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关税政策并不以“脱钩”为目标,美国和中国的关税僵局不可持续,预计世界两大经济体间的紧张局势在“不远的将来”将出现“降温”。
从“等中国电话”到喊话“大幅降低关税”,特朗普对华态度为何180度急转弯?
美汽车业就关税问题致信特朗普 铁锈带票仓告急?
外界注意到,就在特朗普松口要下调对华关税当天,代表美国汽车行业的六大组织联合致信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美国商务部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和美国贸易代表大使杰米森·格里尔,游说特朗普政府不要征收将于5月3日生效的25%汽车零部件关税,称“可能会危及美国汽车生产”。
信中指出,美国许多汽车供应商已经“陷入困境”,无力承担额外的成本上涨,从而导致停工、停产等一系列严峻问题。信中写道:“只需一家供应商出问题,就会导致汽车制造商的生产线停工,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所有供应商都会受到影响,工人们也会因此失业。”
一些汽车业高管和专家指出,特朗普的汽车以及汽车零部件关税对汽车供应商的影响比对汽车制造商更大,这种影响甚至可能会在全球供应链中引发更严重的连锁反应。
华尔街和汽车分析师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美国汽车行业的成本将增加超过1000亿美元,整体销量则将下降数百万辆,前景不可谓不惨淡。
4月2日,一辆装载多辆汽车的运输车行驶在墨美边境附近的公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汽车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所处地域正是美国出名的“铁锈地带”。而这一区域是特朗普能够当选总统的重要票仓,特朗普的成功当选离不开当地民众的支持。
如今,关税政策将波及特朗普票仓的根基产业。特朗普本想对进口车和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来实现汽车生产回流美国的目的。不曾想,美国汽车业的供应链高度依赖进口零部件,加征关税导致零部件成本上升,生产中断风险骤增,反过来削弱美国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引发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强烈反对,可谓是“弄巧成拙”。考虑到今年年底的美国中期选举,特朗普不得不倾听其支持者的声音,重新评估关税政策对汽车产业和选民支持的双重影响。
特朗普上周表示,他正在考虑给予美国汽车制造商进口零部件关税豁免,帮助他们转向在美国生产零部件。特朗普表示汽车公司要在美国生产需要时间,所以考虑采取一些措施“帮助汽车企业”,让它们有时间调整供应链。
大豆滞销 美国农民祈祷“别破产”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波及美国农产业,尤其是对华出口农产品销路受阻。就国际市场分布而言,中国可以说是全球农产品的“甲方”。以猪肉和大豆为例,中国人消费了全世界几乎一半的猪肉,而大豆作为猪饲料,也非常依赖中国市场。美国年产1.18亿吨大豆,自己只能消费一半,剩下一半都需出口,而中国占全球大豆进口量的三分之二。
据央视新闻援引多家外媒报道,自今年1月16日以来,中国企业就没再从美国购买过大豆。对此,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坦言,“我们现在担心的不只是赔钱,而是赔掉一切甚至失去土地。我们农民现在要确保活过这轮危机,在中美完成谈判之前别破产。”
美国的猪肉和牛肉出口同样受到关税政策的影响。中国对美国猪肉和牛肉加征反制关税后,美国肉类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减少。这不仅影响了美国肉类生产商的收入,还导致美国国内肉类价格下跌,进一步压缩了农民的利润空间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影响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还导致美国国内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收入锐减。此外,关税政策还对美国农业的供应链体系造成冲击,影响了本土农业的生产连贯性。
加征的关税 还得美国老百姓“买单”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