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在2025上海“民生访谈”中透露,上海将在静安等四个区率先推广“健康画像”,实现人工智能在更多场景的应用。社区将进一步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并增加家庭病床数量。未来还将规范培训护理员队伍,更好地落实市民关切的“免陪护”服务。
上海今年计划建立临床医疗、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专病等五大类语料库,建设250TB原始数据和语料加工,并在此基础上依托经信委和人工智能企业开发模型。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落地基于人工智能的居民“健康画像”。与传统健康档案相比,“健康画像”具有三方面创新优势:提升临床理解力,中心组织61名临床诊疗专家对数千份患者的真实病历做出批注,训练大模型,使AI能以医生的视角理解患者数据并自动生成推理证据链;提高诊疗效率,系统能在30秒内根据诊疗逻辑自动生成患者的就诊重点;更新服务模式,系统不仅能预警患者的疾病风险,还能自动生成患者健康方案,推动居民从被动就医转向主动管理健康状况。
“健康画像”将在全市推广。目前,上海有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开展家庭病床服务。2023年全市家庭病床为8.8万张,去年达到9.1万张。截至去年底,全市社区平均配备药品品种达682种,在原来基础上增长近10个百分点。延伸处方有400余种品种,意味着将近1100种药品可以在社区配到。
今年上海在三级医院开展首批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市卫健委与市人社局等部门正在制定推进本市医疗护理员队伍建设政策文件,包括加大培养力度、规范护理员岗位职责和管理,推进医疗护理员队伍职业化规范化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专业的照护服务。
今年上海市卫健委还将小区设置AED(体外除颤仪)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全市同步开展AED操作人员培训。据统计,上海市红十字会已在全市培训了8万名操作员,按照今年新增7500台AED的目标,将再培训9万名操作员。未来三年,上海AED布置数量将达到100台/10万人,相当于新加坡的配置水平。市卫健委还将建设上海AED设备电子地图,与120院前急救系统对接,实现“一网统管”。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