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第二阶段第十一轮谈判于4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该协定于2015年正式生效,是中国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首个签署并实施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货物、服务、投资及相关规则等多个领域。自协定生效以来,中韩双边经贸合作日益紧密。韩国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2600亿美元,中国仍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享受协定项下关税优惠的韩国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提升,增强了韩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升协定水平,双方于2018年启动第二阶段谈判,重点围绕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自由化及制度化安排展开磋商。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谈判一度进展缓慢。2024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与时任韩国总统尹锡悦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达成共识,重启第二阶段谈判,为后续进展注入新动力。
第十轮磋商今年1月在首尔举行,此次谈判移至北京。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林峰和韩国产业部自由贸易协定交涉官权慧珍作为双方首席代表,各率40多人团队参与谈判。本轮谈判将重点就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协定文本进行磋商,具体议题涵盖市场准入安排。韩国方面特别关注金融、法律、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开放,期望中方在新兴服务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以缓解韩国服务企业“出海难”问题,提升双边服务业合作水平。中方则期待韩方在相关制度安排方面予以积极回应,携手打造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框架。
韩国《朝鲜日报》评论称,在多边合作机制相对疲软的背景下,中韩重启双边自贸协定谈判有助于稳定地区经贸秩序,体现对自由贸易体系的支持。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表示,期待通过本轮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果,为尽早完成第二阶段谈判奠定基础。韩国经济界也密切关注谈判进展,期望借此拓展对华服务出口空间,为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