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对多地中小学提前开学、违规补课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涉事省份教育部门对相关学校采取了全省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及荣誉称号等措施。
教育部强调,合理安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是“底线”,禁止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是“红线”。要求各地通过常态化、持续性排查整治,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褚宏启表示,中小学生周末双休是法定的休息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侵犯。学校、家庭及相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享有充分的休息权。这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刚性要求,在法律与政策面前不允许有弹性与变通。
在三起典型案例中,河北省教育厅对高碑店第一中学进行全省通报批评,取消其三年内省级评优评先资格,并规定发现存在违规补课行为的学校将被取消省级荣誉称号。江苏省教育厅对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等四所学校分别给予取消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称号等处理。河南省教育厅对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等三所学校进行全省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负责人,最终免职了三所学校的主要负责人。
教育部指出,中小学在校时间过长、节假日补课等不规范办学行为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具有极大安全稳定风险。河北、江苏、河南等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治理在校时间过长和节假日补课问题。
通知要求各地深刻吸取被查处学校的教训,进一步压实责任,通过常态化培训和督导,引导教育系统充分认识违规补课、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危害。同时,教育部还公布了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接受社会监督。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