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将满,胖东来再次成为焦点。4月5日深夜,“胖东来商贸集团”公众号发布关于侵权行为的处理公示,宣布以名誉权侵权为由对“红内裤”事件博主段某提起诉讼,追责金额不低于100万元。此次披露不仅涉及“红内裤”事件,还包括其他7项正在进行诉讼的案件和9件拟起诉案件。然而,“红内裤”事件尤其引人关注,这反映出胖东来的焦虑与愤怒。
很多人对这件事的印象还停留在胖东来发布的53页调查报告上。这份详尽的报告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卷售后”。企业已经道歉,员工也受到处理,程序漏洞也得到了补救,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最新公示却再次撕开了似乎已经愈合的伤口,令人惊讶。
回顾“红内裤”事件的发展过程:2月4日,博主发布视频控诉胖东来红内裤掉色致过敏,且客服态度差;2月6日,胖东来承认管理存在问题并致歉,承诺公示调查结果;2月14日,胖东来发布53页调查报告,承认处理流程有漏洞,但红内裤并无质量问题,有三家检测机构背书“合格”。直到3月14日,博主才发布声明道歉,承认视频表达“情绪化”,同时称遭网暴人肉、上门恐吓,并已报警。随后,胖东来提起反诉。
整个过程中,双方都表现得很强硬。博主虽然后来道歉,但仍坚称内容属实。胖东来则在第一轮公关应对中采取了大包大揽的策略,在后来指责博主毁坏企业商誉,指控网红未见检测结果就贸然定性,姿态非常坚定。
这种怒怼和硬刚引发了网友的关注。除了消费维权的公共价值外,更多地具有了某种可围观、可消费的“情绪价值”。企业的行为被概括为“道歉-下架-检测-反诉”,而博主也遭遇流量反噬,求助警方。如此戏剧性的事件走向让人担忧。真相究竟为何?消费维权如何才能免于被围观、被消费?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