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站在朝阳大悦城B1层的MUJI餐堂前,玻璃幕墙外的循环市集上,年轻人正在用旧物兑换绿植盆栽。如今这里潮玩、绿植、二次元相关的门店占比大幅提高,成为北京“商场B1转型潮”的缩影。三年前,这里还是停车场出口处弥漫着尾气的通道,如今却成了她每周必逛的“生活实验室”。当她把咖啡杯轻轻放在回收箱时,头顶的智能屏自动显示:您的环保积分可兑换手工皂——这个细节让她想起几个月前在凯德MALL·大峡谷B1层的热带雨林景观里,恐龙骨架下的年轻人排队抢购生鲜,转角处的植物墙后,银发老人正跟着AI教练练习八段锦。
由B1转型引发的“地下消费”热也在上海出现。上海国客中心的地下商业街在建成十年后,只剩几家便利店和保险公司门市,通风管道里残留着二十年前小商品市场的霉味。但在一街之隔的北外滩来福士城市市集,年轻设计师们正将地下室改造成潮流胜地。他们用不规则的展架分割空间,在墙壁上投射动态光影,把每个角落变成自拍打卡点。2024年以来上海商超的B1、B2正在进入疫情以来最旺的消费周期。
下沉市场的突围更具想象力。山东临沂泰盛广场B1层将1500平方米区域改造成直播选品中心,日均200款新品通过300个本土主播销往周边县城,2023年GMV突破4.2亿元。这种批发零售化的模式使该区域坪效达到传统业态的2.8倍。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标杆商场地下商业年调整门店数突破5800家。城市规划专家李霞的调研笔记记录着更隐秘的变化:某二线城市地下商业街的商户,70%是从淘宝转型的实体店主。他们带着网店的爆款逻辑下来,却发现这里需要完全不同的生存技能。商场B1以及其背后的地下商业,正在被流量重塑。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