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本应是慎终追远、曲水流觞、踏青看竹的时节,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一些荒唐的说法,如“不能洗头”、“不能问好”。最近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些以“民俗推广”名义传播的内容,声称2025年因闰六月形成双春年,孕妇、老人、女婿、小孩等群体上坟会招致灾祸。此外,还有诸如“禁穿黑色衣服”、“不能回家太晚”等奇怪的禁忌。
这些所谓的“清明节禁忌”往往在传统节日临近时冒头,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并在家庭群里积极转发。年轻人则通常对此表示怀疑,但有时会遭到老年人的反驳,认为这是“过来人的智慧”。
实际上,所谓的“双春年”只是农历闰月导致的自然历法现象,与吉凶无关。那些特定群体禁止上坟、招致灾祸的说法既无典籍支持,也不符合现代科学。散布这些“伪民俗”的人可能并不在乎科学和逻辑,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带货和流量,通过编造新的谣言来吸引关注。
这种“伪民俗”之所以能够传播,是因为它们击中了人们对生命无常的紧张感以及对力量掌控的渴望。加上科学素养不足,一些人可能会相信存在“神秘力量”。同时,这些“伪民俗”也让部分人获得了一种“力量感”,借机干涉他人的生活,以禁忌之名进行规训。
这类“伪民俗”不仅属于散布谣言和传递伪科学,还制造了不必要的禁忌,干扰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污名化和庸俗化的解读。因此,应当将其视作谣言加以打击和抵制。平台可以加强巡查,运用技术手段识别虚假内容并及时切断传播链条。公众也应提高警觉,避免被这些没有根据的禁忌所迷惑。
面对传统节日,人们应该以从容自然的态度度过,选择让自己舒适的方式或许才是最好的传承方式。让传统民俗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生活,而不是盲目相信那些让人处处紧张的伪科普。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