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记者接到观众举报,称湖北武汉一些医院门口张贴着“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调查发现,“医保取现”和“高价收药”的现象十分活跃,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收药人在医院发放小广告并物色参保人员,药店店员与药贩默契配合,药品销售已形成固定的渠道,药费按比例返现已成潜规则。大量药品被倒卖后再次回流市场,包括高价药、生物制剂和救命药等。
湖北省武汉市医保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公安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涉事药店进行了调查,并暂停了马应龙(彭刘杨路店)等3家药店的医保结算。
这场交易看似各取所需,实际上对个人和医保基金都有害。个人以六折甚至更低的价格贱卖医保账户资金,无异于透支未来的救命钱。而医保基金则因这种行为导致大量资金流失,助长骗保风气。
此外,药品经倒手后回流市场,质量无法保证。特别是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等高价药品,更容易成为“医保取现”的目标,这些药品的质量问题一旦出现,患者的健康将受到威胁,且难以追责。
在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全面落地的情况下,“医保取现”显得没有必要。改革后的个人账户已实现家庭共济,可用于支付家人医疗费用或购买商业保险,适用范围也扩大至近亲属。在这种背景下,使用个人账户开药打折套现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更加不划算。
个账改革不仅拓宽了资金使用渠道,还配套了智能监控系统,新增异常刷卡记录实时预警、跨区域购药数据追踪、血液制品扫码溯源等技术手段。每笔医保药品的异常交易都可能留下电子痕迹,相关药店和药贩子若不收敛,势必无法逃脱监督与打击。
尽管如此,由于违法所得巨大,仍有人铤而走险。因此,监管需要持续加强,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让参保者意识到个人账户资金不是“私房钱”。同时,在技术层面,构建更加通畅的处方流转平台、普及药品追溯码、建立智能风控模型等措施也需加速推进。
随着医保福利增加,套现骗保的非法获利空间也在增大。为此,监督医保基金的制度需不断完善,技术监测和堵漏能力也要随之升级,以最大限度压缩药店与收药人合谋的利益空间,保护每个人的看病钱。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