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公布了一项新政策,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这一政策因涉及教育公平问题而引发广泛关注。
各地为吸引高层次人才,通常会推出一些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若影响到教育公平,则需谨慎处理。中考的筛选机制决定了优质高中资源的稀缺性,而中考和高考一直被视为中国制度公平的重要体现。许多地方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时,会帮助其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免除户籍限制,这既提供了便利,也保障了普通人的教育机会。然而,中考的本质是选拔,好的高中入学名额有限,因此“单列不占用统招指标”的说法需要当地有关部门给出更清晰的解释。
关于“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标准,长沙市按照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四个层次分类,分别用A、B、C、D指代。A类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等,B类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等,C类包括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等,D类则涵盖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等。
从最新一批公示的《长沙市第42批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名单》来看,共94名获公示者中,B类1人,C类12人,D类81人。其中,D类人员大多是湖南当地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人力总监、广告营销副总等。虽然这些职位属于高收入群体,但是否能被定义为“高层次人才”值得商榷。此外,高收入本身已经是社会对能力出众者的回报,再给予其子女特殊优待似乎并不合理。相比之下,烈士子女享受加分政策是因为全社会认同他们的巨大牺牲,这与高收入人士的情况不同。
进一步而言,中高考是保证社会流动性的机制之一,不应轻易开设特殊通道。如果高层次人才的子女不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教育资源,这对他们的成长未必有益。长沙希望吸引人才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具体优待政策上还需综合考虑各方意见,进行优化调整。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