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开工,几乎所有大城市都陷入了极度焦虑——为什么DeepSeek诞生在杭州,而不是这里?培养出“AI三杰”的广东成为批评的对象,淹没在全国人民的议论中。然而,广东拥有华为、比亚迪、OPPO、vivo、腾讯等大企业,这些企业的战略理念是“敢为天下后,在后中争先”。
AI产业方兴未艾,未来的关键在于技术商业化。行业状元众多,但商业模式成功的却寥寥无几。而这恰恰是深圳等大湾区企业的优势所在。杭州有科技企业“六小龙”,深圳也能列举出影石、韶音、徕芬、速腾聚创、云鲸智能、奥比中光、安克创新等七家科技企业。
几年前,中兴、华为被制裁时,深圳整座城市笼罩在阴霾里。自上而下的集体沉默改变了城市的气质,同时也激发了企业补链的决心。如今,深圳的芯片国产替代潮滚滚而来,曾经低头拓荒的企业现在豪气冲天。AI大战,好戏还在后头。
近年来,广东因留不住AI人才而备受指责。“AI三杰”梁文锋、杨植麟、何恺明都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却在异地大放光彩。有人质疑为何北京、杭州能出Kimi和DeepSeek,而广东出不了一个。甚至有人说,深圳错过DeepSeek,广州痛失经济第四城,广深双子星有了大隐忧。
从数据上看,这些担忧有一定道理。北京基础研究投入占比16%,上海为11%,深圳2021年的数据仅为7.3%。大学数量方面,北京92所,上海69所,深圳只有16所。北京的清华、北大、中科院,上海的交大、复旦,杭州的浙大等在人工智能及基础研究领域的实力也远高于中大和华工。北上深杭四地AI人才数量分别为24%、9.78%、6.18%和16.53%。杭州一个城市的AI人才数量相当于上海和深圳两地的总和。2022年深圳42.85万研发人员中,华为和腾讯占了45%左右。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