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超出了预期。2025年初,DeepSeek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DeepSeek-R1的推理模型,该模型可以同步开源模型权重,允许用户通过模型输出和蒸馏等方式训练其他模型。这一版本在海外受到了广泛赞誉,被认为是真正开放的人工智能。英伟达高级研究科学家Jim Fan表示,DeepSeek实现了OpenAI成立时的使命——进行真正开放的前沿研究并为所有人赋能。
同一天,另一家国内知名企业月之暗面也推出了Kimi k1.5多模态思考模型。这款模型在Long CoT模式下的数学、代码及多模态推理能力达到了与OpenAI o1“满血版”相当的水平,这是首次有非OpenAI的企业达到这样的成就。
从这些成果来看,国产AI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确实令人惊讶。有人甚至戏称,国产AI已经开始提前“过年”。
OpenAI开启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中国的AI企业凭借庞大的市场数据优势和丰富的竞争经验,成功地追赶上了先行者的步伐。这种跟随式创新一直是中国公司的强项,在工业时代就已经展现出来,例如小米等品牌能够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提供更高的性价比。
在软件开发领域,中国同样具备类似的优势:拥有大规模市场数据和广泛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产品经理和程序员群体。如果将数据视为生产要素,这将是“中国制造软件”的新篇章。
杰弗里·辛顿教授指出,中国在AI领域已经非常接近美国,尽管还未完全赶上。芯片禁运反而加速了中国自主研发技术的步伐。此外,中国在STEM教育方面做得更好,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观察全球应用市场可以发现,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以小红书为例,其友好的用户体验吸引了大量海外用户。事实上,中国APP已经在社交、游戏、娱乐、购物、出行等多个领域包围了海外用户的生活。
换句话说,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早已开始。随着像DeepSeek这样的公司在巨头云集的赛道上崭露头角,国产AI即将迎来爆发期。自主创新和硬件卡脖子的叙事虽然重要,但不应忽视软件平台的影响力。在软件领域,我们更具优势且遭遇“卡脖子”的可能性较低。
面对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田忌赛马的故事,调整策略,利用自身长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出奇制胜。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