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中小学手机禁令。近期,多地出台中小学校园手机管理规定。例如,在郑州,学校严格限制学生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校园,除教学必需外禁止带入课堂;在广州,学校可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需要外严禁带入课堂。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上升至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手机等智能产品,对其专注力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且刻不容缓。
“禁令”之下,未成年人是否能真正放下手机等智能产品?又该如何引导这一群体合理使用智能产品?安徽省宿州市某中学一名张姓老师表示,该校允许学生申请并经家长签字后将手机带入学校,但不能带进教室等教育教学场所。如果发现学生在教学区使用,或者晚上熄灯后仍在玩手机,会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管理,并告知家长相关情况。由于住校生较多,不少学生有使用手机支付、打车、联系家长的需求,学校会对这些情况进行必要的规范。
记者注意到,多地出台的手机“禁令”并未“一刀切”。例如,《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规定,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并在学校公共区域设置公用电话供学生应急联系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然而,现实中一些商家抓住中小学生对手机的需求,销售“藏手机神器”,试图帮助学生逃避监管。例如,一款藏手机水杯可以同时装水喝和藏手机,原理是水杯中间有个暗格,手机和水完全隔开,不会漏水,杯身黑色不透明。此外,还有镜中藏手机、充电宝藏手机等产品。线下也有人给在校中小学生有偿提供手机等智能产品。近期,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了校园周边店铺违规租售、寄存手机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