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一大早,车开到沂河新区朝阳街道的养马庄村。一下车,临沂初冬的风迎面扑来。胡德银缩紧了脖子,哈着热气,从怀里掏出养殖场大门的钥匙,一溜烟钻进了种狗大棚里。
背毛纯色、四腿有劲、两耳略尖,这批小家伙得卖出个好价。胡德银从狗栏拎出一只还未断奶的柯基犬,怎么看怎么喜欢。去年他的场子卖掉2000多只狗,交易额达到120多万。看着从淮安赶来的采购商惊讶的表情,胡德银赶紧挥挥手,说在村里这都排不上号。
养马庄村确实厉害。从村两委今年统计的数据来看,去年占地1000亩的养殖园区里,400余位养殖户共开了120家养殖场,有规模数十只种狗的“夫妻店”,也有五六百只优质犬的标准养殖基地,全村去年一共卖出去30多万只狗。
胡德银介绍起村里的“养狗大户”们如数家珍。村里养百余只狗的场子就有三十多家。之所以村里出了这么多养狗能手,是因为他们有40多年的水貂和狐狸养殖经验。1972年,村里几位农户从外地带来2只种貂,试养成功后,在全村组织起了养殖技术交流。鼎盛时期,全街道16个村有2100多人从事养殖业。
后来动物皮毛订单下降,卖不动了,搞养殖的也没利润赚。从2016年开始,村里养水貂和狐狸的农户变少了。大家伙都在犯愁时,农村大集上的卖狗小摊给了村里几位养殖大户启发。经过市场调研,村民们决定转型养狗。2017年开始,养马庄村原本做毛皮生意的养殖户们开始转型养狗,昔日的风光再次出现。村民们“腾笼换鸟”的背后,是再次鼓起来的腰包和2023年全村超1.8亿元的产值。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