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不少知名连锁早教机构闭店,而健身房、理发店、瑜伽馆等门店已成为“老板跑路”的重灾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许多门店的闭店流程几乎一致:先促销,收了一大笔预存充值之后,迅速关门跑路,而且常常有个陌生的名字成为了这家店的新老板。在这个套路背后,一群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职业闭店人”慢慢浮出水面。#职业闭店人收费十几万找人背几百万债#
所谓“职业闭店人”,是指帮助经营不善的公司计划好关店、跑路方法,并接手处理后续维权问题的群体。在收取高额报酬之后,他们帮经营不善的公司提前做好“善后”工作,规避法律风险,包括公司法定代表人等工商信息变更、接手后续消费者维权问题的处理、跟进仲裁诉讼,等等。这些人还称,“绝不会有后患”。那么,这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猫腻?
谁在做职业闭店人?
在报酬丰厚的引诱下,没有固定工作的“三无人员”群体成为了被“围猎”的对象,他们大多自身法律意识不强,因而容易被这种“无本买卖”吸引,为了“赚快钱”而一茬又一茬地“入坑”、坑人。正如一名职业闭店人所言,这行违法但不犯罪,不至于坐牢,只会“限高”(即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
这条灰色产业链是如何滋长的?
首先,违法成本较低。“职业闭店人”既不怕被维权起诉,也不会担心因“老赖”被限制高消费,所以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其次,维权成功率不高。在现实中,机构跑路,消费者要维权,确实相当困难。不但维权成功率低,就连到法院起诉的都很少,毕竟很多受害者也只是被骗几百或几千块钱,没那个精力去维权,大多数闹一阵也就自认倒霉。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