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人物角色、设计交互规则、搭建场景画面……游戏作为典型的智力成果,近年来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著作权)保护挑战。在我国游戏产业规模日益庞大,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的当下,游戏业“侵权易、维权难”,正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阻碍。
游戏侵权快速增长
2023年下半年,上海市普陀区警方侦破了一起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侵犯著作权案件。此前,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报案称,网上有一款游戏与其开发的策略类网络手游极其雷同。警方调查发现,该公司离职员工非法获取原游戏的源代码,并对其进行了“换皮”修改后,上线了这款盗版游戏。据了解,这款“换皮”游戏仅半年时间就获取收益逾1.5亿元。
这样的困扰对游戏从业者来说并不鲜见。“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换皮’在内,我们公司旗下近50%的游戏遭遇过各式各样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总部位于上海徐汇区的知名游戏企业莉莉丝联合创始人胡睿说。
上海是全国游戏产业高地,产值占全国比重超过1/3。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陆川表示,上海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数量显示,近年来著作权案件明显上升。“著作权案件中,游戏约占到1/5左右,体量不小。”
网络游戏是知识产权密集型行业,产品包含多种元素,如人物角色、音乐、美术画面、视频动画等直接显现的内容(业内称游戏“皮肤”),以及游戏玩法规则和机制(业内称游戏“骨架”)。
开发成功的网络游戏“骨架”,游戏企业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研发成本,有的达到上亿元。多位游戏业人士表示,一些侵权者通过抄袭游戏玩法规则和机制,再替换外在表达内容,轻而易举推出侵权竞品。这种“换皮”游戏在短期内牟取非法利润,打击了游戏企业的创新动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56之窗资讯网:56news.ffsy5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