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子女是人们延续自己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生育,从个人层面来看,代际情感得以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从家庭和家族层面来看,整个家族的关系和血脉能够延续;而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说,正是不断的繁衍,才使得人类文明到今天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所以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规律还是从人们观念上的接受程度,“到了该生育的年龄就要生孩子”已经渐渐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我们确实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当中并没有对这样的观念感到奇怪,然而就在当下的社会之中,我国却有很大一部分女性青年是暂时没有生育后代,并且也不打算生育后代的。并且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截止到2023年的八月份,这个数字已经多达7000万,占全国已婚女性的14.6%。有的人把他们称为是“无儿无女”的群体。那么这样的群体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育状况与社会发展
诚然,这样一群不愿意生育后代的女性,是不会突然间就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的。因为我们的生育观念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
自然会汇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当中人们的主要观念。那么与生育相关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可以称之为生育观。生育观也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在探究这些女性生育的意愿之前,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我们所处的社会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发展变化。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后不久,我国正处在战后的恢复期,百废待兴。所以当时的人口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了战争年代的观念,简而言之就是“人多力量大”,所以在五六十乃至70年代出生的这几代人当中,一般情况下,家中都不会只有自己一个子女,甚至会有很多个兄弟姐妹。
所以根据这样的社会状况,我们也可以得知,当时女性的社会角色是比较单一的,由于家中子女众多,所以主要就要承担母亲的社会角色,所以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相对来说也不用付出太多的精力。而在之后,随着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我国又开始实施新的人口政策,那就是计划生育的政策。在大多数地区都提倡“只生一个好”。所以很多出生在90年代前后的人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女性又被赋予了全新的社会责任——随着女性地位的上升,原本主要将精力放在照看子女相关事宜上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