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发布了2023微博文娱生态治理系列公告,积极落实“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要求,秉持严厉态度持续治理饭圈乱象,全面整治各类饭圈违规内容。据公告,依据《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站方本阶段共清理饭圈违规内容8.7万余条,对近6000个违规账号视程度予以阶段性禁言直至永久禁言的处置。
经常观察饭圈乱象的人,会觉得这些被点名的违规账号中,有很多都非常的眼熟,经常活跃在各种文娱类的热搜话题中,煽风点火,阴阳怪气,指桑骂槐,张冠李戴,为了挑动争议,撺掇粉丝群体互相攻击谩骂,无所不用其极。可以说,饭圈之所以给人留下乌烟瘴气的印象,这些营销号就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而仔细看这些违规账号被处理的理由,实在是让人瞠目结舌。有多个账号为了制造话题,吸引粉丝关注,编造“某央媒评论某流量艺人”的失实话题,甚至还上了热搜榜,如此公开地拿央媒造假,是觉得大家都不会去查证吗?这种行为和造谣传谣有什么区别?对于明星本身,对于粉丝心态又有什么好处?难道说演技是能靠弄虚作假吹出来的?
多个账号为劣迹艺人洗地辩白、鸣冤叫屈、复出造势,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让人难以理解,被处理也是活该。艺人作为公众人物,其价值就是要带给人们积极愉悦的精神影响和情感共鸣,用优秀的作品丰富人们的生活,以文明的言行做出正面的表率,而劣迹艺人要么违法犯罪,要么失德翻车,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和负面效应,主管部门明确表态,加大对违法失德艺人的惩处力度,禁止劣迹艺人转移阵地复出。社会舆论也对劣迹艺人非常反感,并不想看他们复出捞金,这些营销号鼓吹这些,到底意欲何为?
其实,所谓的营销号,看上去是一个人格化的账号,背后其实都是靠流量牟利的机构。挑起各种争议话题,不断制造负面舆论,煽动未成年粉丝互相对立,助长娱乐圈的不良风气,就是他们涨粉薅流量从而获取收益的手段。如果不斩断背后的利益链,光靠禁言和封号,恐怕很难遏制住他们的牟利冲动,在这些被封禁的账号中,有不少都私下建有群组,备有“小号”,只等着风头过去,就另起炉灶再开张。
无论是为了推动“追星”行为规范有序,实现“饭圈”的良性发展,还是为了优化广大网民的上网体验,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空间,对于这些不良营销号的整治都应该持续不懈,重拳出击,不光要实时监控,高频率地自查自纠,及时拦截不良内容,处理相关举报,而且要重拳出击,加大处置力度,对于屡罚不改,经常“换马甲”的营销号,应该直接上报警方,对其背后的MCN机构进行处理,以起到釜底抽薪之效。
整治不良营销号,更重要是铲除其生存土壤,这就是需要广大网友强化共识,共同努力,看到恶意营销内容和账号积极投诉,讨论相关话题时保持理性克制,不盲目跟风,不互相攻讦,共同配合平台和执法部门,涤荡恶意营销的不良风气,还大家一个安全、清朗、有序的网络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