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十三陵水库提闸泄洪,水库泄洪初始下泄流量为10立方米每秒,后续逐级增大至30立方米每秒。
本次泄洪,也是十三陵水库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泄洪。
8月4日上午8时,十三陵水库提闸泄洪。据悉受本轮强降雨影响,十三陵水库上游来水持续增多,水库最大限度拦截上游洪水、保障下游安全,使得水库水位不断上升,泄洪前已超汛限水位3米。新京报记者获悉,已经65岁的十三陵水库也有多次与洪水相遇的经历,而此次泄洪,也是十三陵水库本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泄洪。
据了解,十三陵水库建于1958年,建库初衷就是为了防洪。水库位于北运河水系温榆河支流的东沙河上,自古多水患,1950年,温榆河还曾发过两次大水。1958年1月,十三陵水库正式开工,当时先后有40万人投入到施工建设中,原计划两年多时间完工的十三陵水库,实际上只用了160天建成,堪称中国水利史上的奇迹。
水库原设计为三级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1962年北京市政府将工程提高到二级,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当下,十三陵水库已经是北京市一座具有防洪、灌溉、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也是位于昌平区的最大水库。十三陵水库对洪水并不陌生,如水库在建成当年便拦蓄了第一场洪水,之后流域内经历了1974年、1998年、2008年、2012年、2016年等多次洪水。
4日下午,十三陵水库管理处党办主任冯伟告诉新京报记者,本次泄洪,也是水库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泄洪。
记者从昌平区获悉,在北京本轮强降雨中,包括王家园水库、响潭水库、南沟水库等昌平区的多个水库已于8月1日开始泄洪。据介绍,本次泄洪十三陵水库初始下泄流量为10立方米每秒,后续逐级增大至30立方米每秒,待下游东沙河蓄滞洪区蓄满后,下泄流量降至10立方米每秒,待水头安全通过京密引水渠后,根据现场工况可逐步增加至30立方米每秒,将水库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以下。洪水最终将汇入沙河。
记者了解到,本次泄洪,主要影响范围为东沙河区域(十三陵水库至北沙河段),包括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白浮泉遗址公园水域、东沙河河道等。为保障本次泄洪顺利进行,北京市水务部门与昌平区共同会商研判,提前进行预报分析,做足避险转移预案,提前36小时做好泄洪沿线的道路封闭、沿河人员疏散、交通管控等管理工作。
昌平区已对下泄沿线进行风险排查,并对风险地段实施工程加固,共计出动防汛抢修人员1080人、大小型机械设备130台套、抢险车辆59辆、沙袋35万条、彩条布、砂子、配砂石等物资。
据悉,泄洪期间,北京市水务部门将持续与昌平区进行会商对接,科学调度,加强巡查值守,做足应急准备,保障泄洪安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