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居民:目前水不臭但仍变色严重 水不臭了,但黄得像茶水,根本不敢用!_今日要闻_56之窗资讯网
推广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医院  用户体验  网站建设  机器人  摩托车 

余杭居民:目前水不臭但仍变色严重 水不臭了,但黄得像茶水,根本不敢用!

   日期:2025-07-19 14:40:10     来源:网络    作者:56之窗新闻网    浏览:12    
核心提示:近日,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的自来水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尽管余杭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余杭水务”)连续发布公告称水质已恢复,但大量居民反映家中自来水仍存在严重变色问题,部分居民因使用问题水出现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这场持续数日的供水危机,暴露出城市供水系统应急管理的诸多漏洞,也引发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深度担忧。
    【余杭居民:目前水不臭但仍变色严重】近日,杭州余杭区仁和街道、良渚街道的自来水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尽管余杭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余杭水务”)连续发布公告称水质已恢复,但大量居民反映家中自来水仍存在严重变色问题,部分居民因使用问题水出现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这场持续数日的供水危机,暴露出城市供水系统应急管理的诸多漏洞,也引发公众对饮用水安全的深度担忧。7月16日上午,余杭区仁和街道、良渚街道部分区域居民突然发现家中自来水出现刺鼻异味。有居民描述气味为“死老鼠味”“化粪池农药混合味”,甚至“塑料燃烧与绿化带农药的混合臭味”。余杭水务当日晚间发布通报称,经初步排查,异味源于苕溪原水出现短时间异常,公司已启动应急预案,切换水源并冲洗管网,截至13时30分出厂水质恢复正常,16时30分主管网水质达标,但末梢支管仍存“存水”,需用户排放后使用。然而,危机并未随通报平息。7月17日,尽管余杭水务再次声明水质已恢复,并承诺减免每户5吨水费,但居民实测发现自来水仍呈黄色或褐色。良渚街道某小区居民李女士展示的视频显示,其家中水龙头流出的水在30秒内将白色滤芯染成深褐色,另一段视频中,居民用洗脸巾包裹水龙头放水,纸巾迅速被泥沙染黑。截至7月19日,仍有居民在社交平台发帖:“水不臭了,但黄得像茶水,根本不敢用。”持续数日的供水异常已对居 民生活造成实质性伤害。多位居民反映,使用问题水洗澡后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症状,部分人被迫前往异地开钟点房洗澡。更令居民愤怒的是,余杭水务在危机处理中的信息滞后与责任推诿。
余杭居民:目前水不臭但仍变色严重
余杭居民:目前水不臭但仍变色严重

  “16日早上9点物业就通知水质异常,但水务公司直到晚上才发公告。”良渚街道万科未来城业主王先生表示,许多居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污水做饭、洗衣,导致净水器滤芯堵塞、衣物染色。尽管余杭水务客服建议“持续放水1小时”,但居民实测发现,即使放水数小时,水质仍未改善。

  在维权层面,居民面临重重障碍。余杭区卫生健康局工作人员建议居民“先就医再找水务公司”,但律师指出,根据《民法典》第577条,供水方若未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需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实际损失,包括医疗费用、净水器更换费用等。然而,余杭水务单方面宣布的“5吨水费减免”补偿方案,未与居民协商,也未覆盖实际损失,引发法律争议。

  针对异味来源,余杭水务在通报中仅提及“苕溪原水异常”,但未公布具体污染物指标。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余杭分局已介入调查,但截至7月19日尚未发布检测报告。网传“粪水管接错”“易腐垃圾处置点污水混入”等说法均被官方辟谣,但原水异常的真实原因仍未查明。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余杭区首次发生供水危机。2020年7月,西湖区双浦易腐垃圾处置点因操作不当导致污水混入市政管道,引发类似事件;2016年,余杭水务曾因管道施工导致沉淀物泛起,造成大面积“黄水”。此次危机中,居民对供水系统的信任进一步崩塌。“为什么原水异常未被提前监测到?净化设备是否失效?”特约评论员王攀质疑,水务公司需公开第三方检测报告,并解释预警机制漏洞。

  讽刺的是,余杭区在农村污水治理领域曾获国家级示范项目荣誉。以百丈镇溪口村为例,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通过“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工艺净化污水,尾水用于绿化灌溉,形成生态闭环。该区还推广“智慧管家”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并反向优化处理工艺。

  然而,城市供水系统却暴露出应急能力不足、管网老化等问题。余杭水务客服承认,部分小区二次供水箱由物业管理,冲洗进度参差不齐;高层住户因管网末端效应,受影响更严重。此外,公司2023年曾因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被罚款,涉多起供用水合同纠纷,进一步削弱公众信任。

  面对舆论压力,余杭水务承诺“每2小时检测主管网水质”,但对居民端水质检测仅表示“难以覆盖全部小区”。7月19日,杭州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证实,近期收到大量相关投诉,已转交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处理。法律专家建议,居民应保留水质异常证据(如视频、照片、医疗记录),通过集体诉讼向水务公司索赔。与此同时,政府需建立跨部门应急机制,明确供水危机中的信息披露时限与补偿标准,避免“头痛医头”的被动应对。这场供水危机,既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体检报告”,也是公共服务能力的试金石。当居民拧开水龙头时,他们期待的不仅是清澈的水流,更是一份对生命健康的基本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56之窗资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56之窗资讯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56news.ffsy56.com/news/wl213185.html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SiteMap  |  粤ICP备11090451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56之窗资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